1886 年5 月,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药剂师约翰·彭伯(Dr.John.Stith.Pemberton)顿发明了一种新的饮料。根据可口可乐公司的官方记载,他是在配制一种医治头疼的药物时无意中发现可口可乐配方的。一天下午,他在一个三角锅中加入不同的原料后,得到了一种焦糖色的液体,他把这种东西送到邻近的一家药剂房,加上苏打水后,就制出了后来闻名世界的可口可乐。然而,事情的真相要复杂得多。
早期的可口可乐广告
彭伯顿是一个配制成药(秘方药)的高手。其实那时候很多所谓的秘方药都是药剂师根据自己的理解配制出来的,也未经过临床试验,就拿到药店去卖。依现在的观点来看,那都是假药,就跟中国的民间偏方差不多,有些偏方根本就不能治病。
彭伯顿制作成药的计划开展得并不顺利,虽然曾有一段时间他能赚些钱,但到19 世纪70 年代,他走了背运,于1872 年宣布破产。此后,他也曾试图东山再起,但两场大火烧毁了他的仓库,也烧掉了他从头再来的希望。不过,他继续配制新的成药。
南美洲的一些民族早就知道古柯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古柯更被认为是“印加人(古代秘鲁土著人)的圣物”。咀嚼一小团古柯叶会得到少量的生物碱药品——可卡因。和咖啡因一样,少量的可卡因具有提神醒脑、抑制食欲的功效。1855 年,人们开始从古柯叶中提炼可卡因。它很快就引起了西方医生和科学家的兴趣,他们认为可卡因可以帮助鸦片成瘾者戒掉毒瘾(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可卡因本身也能让人上瘾)。彭伯顿密切关注医学杂志上关于古柯的讨论,到19 世纪80 年代,他和其他的一些成药剂师们在他们的药片、万能药和药膏中加入可卡因。由于古柯和可乐果功效的相似性,美国人经常把两者混合使用进行成药的配制。
然而正当彭伯顿的事业即将步入正轨时,亚特兰大及其所属的富尔顿县投票决定:从1886 年7 月1 日起开始禁止酒精饮品的买卖,试行期为两年。这也促使彭伯顿发明了一种无酒精的叫作法国古柯葡萄酒的饮料(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ka)。由于内含古柯和可乐果,两种成分都具有苦味,他又加入了蔗糖。这样调制出来的饮品就不再是通常卖的成药了,彭伯顿想把这种饮品当作药用苏打水的调味品出售。在改进了调制方法之后,他给邻近的一家药剂店送去了一批他的新饮品,这家药剂店把这种新饮品和其他的一些调味品放在一起出售。他的一位商业伙伴弗兰克·罗宾逊建议给这种新饮品取名为“ 可口可乐(cocacola)”,这个名字是直接取自这种饮料两种成分的名称,即古柯和可乐果。
1900年的可口可乐运输车
1886年5月8日可口可乐在亚特兰大的药房首卖。
1887年约翰.彭伯顿在美国专利局注册了“可口可乐糖浆及浓缩液”商标,取得其知识产权。
1888年8月30日可口可乐的股权移转到大富豪阿萨·钱德勒的身上。
1899年艾萨凯德勒把装瓶权利卖出,保留神秘配方及可口可乐名称的所有权。
1912年可口可乐首次进军亚洲市场,装瓶业务正式开始运营。
1927可口可乐首次进入中国,在天津及上海设立装瓶厂。最初译名“蝌蝌啃蜡”,因为名字古怪。销售量很差,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最后,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将其译为“可口可乐”,夺得奖金。
20世纪30年代可口可乐天津的厂房外观
1945年“Coke”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注册商标。
1948年中国上海成为美国境外首个年销量突破100万箱的市场。后来,随着美国大使馆撤出中国大陆,可口可乐也离开了中国大陆。
1955年可口可乐公司的首款新产品“芬达”橙味汽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上市。
1978年12月19日,中美宣布正式建交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中国。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期间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以灾害扶助及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