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日常词解 >> 文章内容

牙刷的由来


[日期:2018-09-1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8449次

       从公元前2000多年前起,中国人就有了漱口的习惯。如《礼记》中就有:“鸡初鸣,碱畲漱”的记载。不过,单凭漱口是不能将牙齿上的污垢、食物残渣等完全去掉的。因此,古人又想出了用手指或柳枝揩齿来清洁牙齿。人们将柳枝的一端用牙咬成刷子状,然后蘸药水来揩齿。唐医王焘在《外台秘要》描述以升麻、白芷、沉香等为药,碾碎成散,将杨柳枝头咬扁,点药擦洗牙齿,这就是早期牙刷、牙膏的雏形。



平民通常使用“柳枝牙刷”

 

       在宋代时期,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就是用杨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齿。人们主张每日早晚用柳枝揩牙两次,正式有牙刷一词,郭玉诗中云:“南洲牙刷寄头日,去垢涤烦一金值。”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中国牙刷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骨柄牙刷,这种牙刷通常为贵族使用

       元代,一般人用柳枝当做牙刷,参合中草药制成的揩齿粉末刷牙。郭珏在《静思集》中有“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鬃密”之句,说明了在元代,牙刷已经相当普及,当时的牙刷柄不会很长,牙刷形态有如玳瑁,刷毛所用鬃毛经过了精致处理,有了现代牙刷的原形。

       明弘治三年(1490年),中国出现了清洁面垂直于刷柄的牙刷,是用从西伯利亚野猪肩胛部位割下的毛,植入竹柄上制成。当时的欧洲还处于用手指或亚麻布浮石粉擦牙的阶段。可见中国制造牙刷的工艺当时在世界上是非常发达的。直到清代,一名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牙刷大为惊奇,并将样本和制作工艺带回欧洲。欧洲人对牙刷进行改良,他们将牛骨雕刻出坚固的刷杆,在尾端钻孔,将猪毛用细丝固定,成了与现代牙刷最为接近的古代牙刷。

       真正接近现代牙刷形状的刷牙工具是1870年左右的英国人发明的。英国人威廉·阿迪斯因煽动骚乱被关押在英国监狱里。一天早晨他洗过脸后,用一小块布擦牙。可是勤于思考的阿迪斯觉得这个方法不管用,便想出一个新主意:先在一块骨头上钻了一些小孔,然后向监狱看守要了硬猪鬃,切断绑成小簇,一头涂上胶,嵌到骨头上的小孔中去。这样,历史上第一把近代意义的牙刷就诞生了。出狱后,阿迪斯开办工厂生产牙刷。直到今天,他的后人还继承经营着祖辈留下的产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本用来制作牙刷柄的骨头被军队买去生产肥皂,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材料。20世纪20年代,西方牙科医师发明了毛束间隙宽、毛面平齐、直柄、用天然鬃毛制成的牙刷。二十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战乱,导致猪毛进出口贸易停止。此时美国人发明了尼龙,它能够更方便地生产出结实、规整的细毛刷头。这和刚硬、易脱落、不易晾干的旧式刷毛相比,是很大的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牙刷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征召到战场上的各国士兵需要遵守统一的卫生规范,当他们回到家乡后,将这些习惯也带回了那里。1948年有人提出了软尼龙设计的牙刷,尼龙丝较细软,直径0.17毫米,毛面平齐,毛束3行,每行6组,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成所谓“多束软尼龙牙刷”,毛束更密,排成3—4行,每行12束,这成为以后牙刷最常见的形态之一。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