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盐山县


[日期:2025-07-28]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1次

【由来】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高城县,属渤海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盐山县(今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治今黄骅县境旧城。据《元和郡县志》:以县东南八十里处之盐山而得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迁县治于香鱼馆(即今县城城关)。

       盐山,系距今12万年火山喷发而形成,古称碣石山,春秋时改称无棣山。山下有明月沽产盐,山腰建有盐神庙,魏晋时称盐山。唐改称马谷山,元时改称大山。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借此山名改高城县为盐山县。

【沿革】
       春秋战国,今盐山县境属齐国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国,于其故地分置齐郡、琅邪郡。县境属齐郡。

       楚汉战争时,县境为项羽所据,分齐郡置济北郡,县境属济北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千童县、高成县,县境分属两县,属幽州勃海郡。东汉建宁元年(168年)千童县改为饶安县,故治在河北盐山县城南20公里处千童镇。

       三国,高成县、饶安县属魏国幽州勃海郡。西晋泰始元年(265年)高成县改称高城县。太康十年(289年),随勃海郡入清河国。太安元年(302年),高城、饶安2县属冀州。建兴元年(313年),高城、饶安两县地为后赵石勒所据。后赵青龙元年(350年),勃海郡地方军阀逢约依附冉魏,县地属之。九月,县地入前燕。前燕十一年(370),前秦苻坚攻邺,灭前燕,县地归前秦。后燕元年(384年),慕容麟攻高城,县地改归后燕。

       北魏皇始二年(397年),伐后燕,县地属之。太和十一年(487年),高城、饶安同属瀛州浮阳郡。景明元年(500年),属章武郡。熙平二年(517年),改属沧州浮阳郡。永熙三年(534年),元善见由洛阳迁都邺,县地属之。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篡权,国号齐,县地遂从属北齐。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县地归属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年),饶安、高城属沧州。开皇六年(586年),析饶安县东境入新置无棣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析高城县西南境置浮水县,今盐山县境分属高城、饶安、无棣、浮水4县。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城县改称盐山县。大业元年(605年),撤浮水县,其地还属盐山县。大业三年(607年),县地属渤海郡辖。今盐山县境分属盐山、饶安、无棣、清池4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县地属沧州辖。武德四年(621年),废盐山县改置东盐州。武德五年(622年),复置浮水县,属东盐州辖。贞观元年(627年),废东盐州复置盐山县,撤浮水县,其地分别入清池县、饶安县。今盐山县境分属盐山、饶安、无棣、清池4县,均为河北道沧州辖。天宝元年(742年),改沧州为景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沧州,县地先后属之。天祐四年(907年),义昌节度使刘守文降后梁,县地为后梁辖。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取沧州,县地为晋所取。龙德三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史称后唐,县地从属。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塘建后晋,县地为其所据,与契丹地为邻。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改国号汉,史称后汉,县地从属。乾祐三年(950年),后汉乱,次年郭威建立后周,县地为后周所有。

       宋雍熙四年(987年),盐山、清池、饶安、无棣4县属河北东路沧州辖。熙宁五年(1072年),县境分属盐山、清池、无棣、南皮4县。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灭北宋,整个沧州归属金国。正大四年(1227年),金尽弃河北,县地为蒙古所据。

       蒙古太宗三年(1231年),立中书省,沧州之地为其所统。至元二年(1265年),置河间路河间总管府,并析无棣县地一半置西无棣县,县境分属盐山、清池、南皮,西无棣4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取河北,清池县地入沧州。洪武二年(1369年),县地属北平行中书省河间府沧州辖。洪武六年(1373年),西无棣县改称庆云县。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中书省为北平布政司。永乐十四年(1416年),改称北京行部。永乐十九年(1421年),又改称京师,县地属京师河间府沧州辖,县境分属盐山、沧州、南皮、庆云4县。

       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直隶省,河间府沧州所辖县属之。雍正九年(1731年),沧州改属天津府,盐山县随属。

       民国二年(1913年)3月,撤销府、州级建置,河间府改为河间县,沧州改为沧县。以原天津、河间、永平、承德、朝阳5府及遵化、赤峰2直隶州区域置渤海道(驻天津县),盐山县等28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道名为津海道,所辖同前。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南京,将京兆地方和直隶省合并改为河北省,废道制,盐山县直属河北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初,日本侵略军强占热河察北,华北危急,河北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区,共设立10个督察区。沧县、盐山、庆云、南皮、青县5县及新海设治局属第七行政督察区(驻沧县)。今盐山县境分属沧县、南皮、庆云、盐山4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上旬,日军侵占盐山县城。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31日,盐山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隶属冀南行政公署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今盐山县境分属盐山、沧县、南皮、庆云、靖远5县。1940年5月,析盐山县宣惠河以南的一个区和乐陵县城以北的三个区,设立靖远县,为纪念冀南区六专署专员、冀南军区六军分区司令员杨靖远烈士。今盐山县境分属盐山、沧县、靖远、鬲津、青城、庆云6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县地改属山东渤海区行政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9日,日、伪军由盐山逃往沧县,盐山县获得解放,今盐山县境分属靖远、庆云2县,两县均隶属属渤海区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7日,撤销靖远县,辖区并入盐山县。8月,山东省渤海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县地属沧南专区。

       1950年5月9日,撤销沧南专区,县地划归德州专区。1952年10月24日,县地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沧县专区,所辖的盐山县等17县划归天津专区(专员公署驻沧县)。县境分属盐山、庆云2县。12月20日,撤销庆云县和孟村回族自治县,将原县和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盐山县。12月22日,天津专区撤销,所辖县并入天津市,盐山县属天津市辖。

       1961年7月9日,恢复庆云县建制,今盐山县境复为盐山、庆云2县辖,属沧州专区。1962年5月15日,孟村回族自治县与盐山县分设,恢复孟村回族自治县建制,仍属沧州。1965年3月12日,庆云县划归山东省,但庆云县所属四女寺减河左岸的59个自然村划归河北省盐山县;盐山县所属四女寺减河右岸崔家口公社的齐家务等11个自然村,划归山东省庆云县。 3月27日,设立海兴县,因地处渤海之滨,寓意“靠海而兴”而命名。以山东省无棣县划归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和盐山、黄骅2个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海兴县行政区域。

       1967年12月31日,沧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沧州专员公署。1968年5月4日,盐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沧州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20日,撤销沧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12月,盐山县革命委员会撤销,仍隶属沧州地区。1993年6月19日,县级沧州市与沧州地区合并为新的地级沧州市,盐山县属沧州市。


注①:香鱼馆,元明时期为平津乡的一个村子名,以当地著名的"香鱼馆"客栈远近闻名。

注②:千童县,是因秦代方士徐福率千名童男女东渡日本前侨居此地而得名,初属渤海郡管辖。东汉建宁元年(168年)更名为饶安县。

注③:勃海郡于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改名为渤海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