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民间典故 >> 诗词文史 >> 文章内容

"县令"“县长”“知县”的由来


[日期:2018-07-24]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656次

       战国时,魏、赵、韩和秦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并诸小乡为县,置县令。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按秦、汉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长。两晋和南北朝时,县的户数一般都很少,但一律都称县令。


明清时期知县的办公地点——衙门

       到了唐代,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代则经常派遣朝廷的官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的行政,亦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果当地驻有戍兵,知县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监管军事。到了明、清两代,知县就成为一县的正式官名了。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称县知事。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县长。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一县的长官称为县长,县长是一个县的第二把手(仅次于中共县委书记),一般也是该县的中共县委副书记。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