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置广安军,乃取“广土安辑”为名。明置广安州,民国二年(1913年),因留省、置道、裁府(州、厅),广安州改广安县。1993年7月成立广安地区,1998年7月31日,撤销广安地区和广安县,设立地级广安市。
【沿革】
广安地域,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宕渠县。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年从宕渠分出部分地域置始安县,治所在始安城,属北宕渠郡。明帝武成元年(559年)北宕渠郡改为流江郡,县属流江郡。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治所始安城,改名賨城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分出部分地域另置丰乐县后,复名始安。八年(605年)废丰乐县,其地复入。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始安县为渠江县。
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于渠江县境秀屏山(亦称翠屏山、银顶山)下的浓洄镇置军,取“广土安辑”之意,命名为广安军。广安一名,遂由此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蒙古兵入川,军治所迁至大良城。宝祐六年(1258年)至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大良城两度被蒙古兵占领又两度为宋军收复。咸淳二年收复后,改广安军为宁西军。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治所迁回浓洄镇。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宁西军及其辖地为元所据。至元十五年(1278年),县改隶顺庆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顺庆府升为顺庆路,置广安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将其纳入版图,同年改名为广安州。
清初,广安州境先后为张献忠、李自成、姚黄(姚天动、黄龙)及明将甘良臣等部占领,顺治四年(1647年)归入清版图,但因州城尚为人所据,治所设来苏寨。顺治八年(1651年),迁竹山寨。康熙四年(1665年),迁至浓洄镇,领有岳池、邻水、渠县、大竹四县。嘉庆年间推行道府制,州属北道顺庆府。
宣统三年十月一日(1911年11月21日),蜀北民军占领州城,宣布广安州脱离清政府,并由蜀北军政府直辖。民国元年(1912年)7月,蜀北军政府撤销。明道废府,州直属于省。次年恢复道制,广安州改为广安县,隶属川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川东道改为嘉陵道,县为其所辖。民国八年(1919年)至十二年(1923年),四川军阀纷争,广安县先后为黔军、陕军、江防军所据,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二十四年(1935年),又先后为罗泽洲、杨森所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统一后,属四川省察专员公署设于大竹的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9日广安解放后,隶属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大竹专员公署。1953年3月大竹专员公署撤销,改属南充专员公署。1968年9月南充专区改为南充地区,县随之改属。1993年7月广安地区成立,广安县隶属广安地区。1998年11月广安地区改广安市,广安县改县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