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于府谷镇始设府谷县并兼为府州治,以府谷名县。而府谷镇则得名于这里有一条山谷,名叫府谷。
【沿革】
夏、商为要服地;西周为荒服地;战国时期属魏国,为固阳榆中地;秦为上郡地;西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在今府谷县曾设西河郡郡治和富昌县治,属西河郡,遗址在今古城乡;东汉废富昌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为匈奴所据;隋,今府谷县为银城县地。开皇十年(590年)在北部复设富昌县,南部仍属银城县。唐,初为府谷镇,开元以后县地分属银城、新秦二县,属麟州。
五代后唐天佑七年(910年)升府谷镇为县,八年(911年)升府州领府谷县。不久,因辽国侵扰迁到留得人堡,即今府谷县城。后汉初升设永安军,乾佑元年(948年)仍设府州,周显德元年(954年)复设永安军。
宋(960年~1279年),仍为府州,领府谷县。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靖康军。政和五年(1115年),赐郡名荣河,又改为保成军,置麟府路军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钤辖领,属河东路,以其地处河西,便于控扼西夏。靖康元年(1126年),割让麟、府、丰三州与西夏。绍兴九年(1139年),夏人陷府州。
金贞元(1153年~1155年)以后,从西夏收复。正大三年(1226年),复设府谷县,增设建宁县(故城在府谷县西北七十里)。元初,复建府州,领府谷县。至元六年(1269年),州废,并建宁县入府谷县,隶葭州(道光本《榆林府志》);一说州、县俱废(雍正本《陕西通志》)。
明为府谷县,属葭州。洪武六年(1373年),县废。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县,属延安府葭州。清仍为府谷县,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葭州。乾隆元年(1736年年),改属榆林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制归省直属。民国二年(1913年),设陕北观察使,因属陕北观察区。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榆林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制,府谷县复归省直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归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同年2月,中共成立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统辖府谷县城以南及神木县、榆林县、佳县的部分地区,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28日,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改为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属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导。7月,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神府县政府(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神府县由陕甘宁边区改属晋绥边区代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成立府谷县人民政府,属晋绥边区政府领导。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麻地沟解放后,府谷县黄甫川以东地区,内蒙古十里长滩一带及山西省河曲县部分地区于3月合并,组成河府县(县府设在麻地沟),归晋绥边区政府领导。9月,河府县撤销,归还府谷原属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改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榆林分区。
1950年5月整编时,撤销神府县,其辖地分别划归府谷、神木两县。府谷县归属陕西省榆林专区。1958年12月,府谷县撤销,其辖地划归神木县。县委、县人委设在神木县城关,隶属仍旧。1961年9月从神木县析出,复设府谷县。1969年属榆林地区。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府谷县隶属榆林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