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隋开皇六年(586年),胶东县改称潍水县,开皇十六年(596年)于下密县置潍州,均因境内潍河得名。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潍县解放,以潍县城、坊子、东关、南关、北关、望留等地组建特别市,隶属山东省政府,命名“潍坊”。1950年5月,潍坊市撤销,1951年1月,重建县级潍坊市,先后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撤销潍坊地区,设立地级潍坊市。
【沿革】
夏商代,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邦建国,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昌乐境内)。春秋时期,市辖区曾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期,现境大部属齐,五莲、诸城等地属鲁。
秦朝,潍坊境当时分属胶东、临淄、琅邪[yá]3郡。西汉景帝置平寿县,故治在今潍坊市潍城区程符山(一名浮山,即今浮烟山)下平寿村,属北海郡,现潍坊市区附近始有县治。东汉光武帝(52年)改北海郡为北海国,平寿县归青州。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改北海国为北海郡,平寿县复属北海郡。
曹魏时,平寿县为北海郡治所。太和六年(232年),郡又改国。当时北海国领有四县:平寿、下密、胶东、即墨。正始中(240年—249年),司马懿儿子司马骏封此为侯国;咸熙元年(264),司马骏徒封东牟。
西晋初年,平寿先属齐国,隶青州,后归北海郡。东晋时,五胡乱华时,平寿依次归属赵、前燕、前秦、南燕、后赵诸国所辖的青州。南北朝时,平寿一带,一度属于南朝的刘宋王朝,称“北海郡平寿县”。北齐改北海郡为高阳郡,领下密、平寿、胶东三县,治平寿。天保七年(556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废平寿县并入下密县,下密县治迁原平寿县治即今潍城西关。
隋开皇六年(586年),胶东县改称潍水县,“潍”字首次出现于政区名中。开皇十六年(596年)于下密县置潍州,作为由胶东半岛出发攻打高丽的军事基地,取界内潍水为名(潍水,即今潍河),潍州之名始于此,州治所在下密。大业三年(607年)废潍州为北海郡,以郡统县,改下密县为北海县(谓之西下密),改潍水县为下密县(谓之东下密);西下密城在今之潍城区西关;东下密城,即后来的潍县城在今潍城区。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北海县复置潍州,直属朝廷,治北海县。武德四年(621年),置青州总管府,潍州属之。武德八年(625年)废潍州,省营丘、下密入北海,属青州。
宋建隆三年(962年)以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军,置昌邑县隶之。乾德三年(965年)废北海军,升北海县为潍州,又增昌乐县,潍州辖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北海城为其治所。潍州与北海县连续并存、实行州管县体制、潍州和北海县政权机构(俗称州衙和县衙)同驻潍州(北海)城,潍州州衙,位于今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的胡家牌坊街、城隍庙街至北马道段及其两侧,当地人俗称“衙门”。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诏令所有的州归中央直接管辖,潍州直属朝廷。至道三年(997年),在州之上设“路”,实行路、州、县三级制,潍州属京东路。熙宁七年(1074年)京东路分为东、西两路,潍州属京东东路。管辖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北海(今潍城)为其治所。北宋末年,潍州曾改称北海郡。
金天会七年(1129年)攻占潍州,仿宋旧制,仍置潍州,属金京东东路。潍州辖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和固底镇,州治所仍在北海。天会十五年(1137年)京东东路改称山东东路,潍州属之,州治所仍在北海(今潍城)。
元太宗六年(1234年)后,潍州为元领地,北海仍为潍州治所。潍州元初领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及司候司。宪宗三年(1253年)省司候司入北海。至元三年(1266年)省昌乐县入北海。领二县:北海、昌邑,州治所不变,设在北海,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后,开始行省制,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仍置潍州,辖北海、昌邑二县,州治所不变,设在北海(今潍城)。潍州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益都路设总管府,府治益都)。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潍州知州张萃在原地重建潍州州衙。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北海县并入潍州,潍州隶青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属莱州府。洪武十年(1377年)撤潍州,改称潍县,属莱州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潍县由直属莱州府,改为莱州府治下的平度州管辖。崇祯十二年(1639年),潍县古城改土城为石城。
清时潍县仍属登莱青胶道莱州府平度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平度州降为散州,潍县归莱州府直辖。康乾年间,郑板桥倡修潍县古城,以白浪河为中心一分为二,构成东城、西城,白浪河西叫做城里,河东叫做东关。
民国二年(1913年)1月,废府设道,潍县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置莱胶道,潍县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潍县直隶于省。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起,山东省国民政府将全省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后增至为17个),潍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山东国民政府垮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0日,日军侵占潍县县城。5月,伪山东省公署将全省划分为鲁西、鲁东、鲁北、鲁南4道和济南、烟台两市,潍县属鲁南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唐仰杜任伪省长期间效仿清代,山东设“九州十府”的政区建制,潍县为莱潍道驻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山东省公署瓦解。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 潍县成立民众自卫大队和潍县各界抗敌后援会。11月,中共鲁东工委建立,领导潍县、益都、寿光、广饶、临淄、昌邑等县的抗日救亡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成立中共潍县县委,隶属5月成立的清河特委。12月,建立中共胶北特委,辖寿光、昌邑、潍县、高密等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中共胶东区委决定成立西海地委,昌邑、潍县改属西海地委所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西海专署成立,昌邑、潍县属之。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潍县由胶东区划归清河区,属中共清河区清东地委领导。10月,中共清河区委决定将寿光县的九区、十区与潍县的四区、五区组成寿潍县,析潍县北部区域置潍北县,潍县的其余部分称潍南县。12月,寿潍、潍南两县委建立。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成立中共昌潍县委和昌潍县人民政府,隶属渤海区第五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撤销中共昌潍县委、县政府。昌邑、潍县恢复原建制。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后,潍县划为潍北、潍南两县。当时;潍北县政府驻孙家杨孟村,潍南县政府驻涌泉庄。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国民党第八军进入潍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由潍城、坊子镇及二者之间的望留等毗连地区设立潍坊特别市,治所在潍城,直隶于山东省政府。6月25日,昌潍专区成立,潍县属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名潍坊市,为省辖市,直辖于山东省。
1950年2月,潍南县并入潍北县。5月25日,昌潍专区机关由益都县城迁至潍坊市博古街,改为中共昌潍专区行政专员公署。原属胶东行政区西海专署管辖的昌邑、昌南、潍北3县划归昌潍专区;原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署管辖的羊角沟并入寿光县,寿光、益寿两县划归昌潍专区;潍坊市建制撤销,原定潍坊市区并入潍县,但未实行,暂由昌潍专署代管;淮安县改为潍安县;经调整,昌潍专区共辖潍县、昌乐、安丘、丘南、益临、益都、临朐、寿光、寿南、昌邑、昌南、潍安、潍北、益寿14个县。
1951年1月,重建县级潍坊市,属昌潍专署。1952年6月,益临县撤销,分别并入益都、临朐、昌乐3县;益寿县撤销,分别并入益都、寿光、寿南3县;潍安县撤销,并入安丘县、丘南县;寿光县羊角沟镇改为羊角沟特区(县级),直属昌潍专区。1953年7月24日,临淄县划归昌潍专区;潍北县撤销,并入(新)潍县,新的潍县政府原驻望留,两县政府合并后,随即迁移寒亭;丘南县撤销,并入安丘县;寿南县撤销,并入寿光县。至此,昌潍专区下辖益都、寿光、安丘、临朐、昌邑、昌南、昌乐、潍县、临淄、潍坊、羊角沟等11个县(市)区。
1954年10月,潍坊市由昌潍专区辖市改为省辖市(县级)。1955年3月,淄博工矿特区的博山县划入昌潍专区。同年撤销羊角沟直属区改设寿光县羊角沟镇昌潍专区时辖:潍坊市(县级),昌邑、潍县、昌南、寿光、昌乐、益都、临朐、安丘、临淄、博山10县。1956年3月,胶州专区撤销,其所辖高密、诸城、胶南、胶县、五莲、藏马6县划归昌潍专区,同时莱阳专区的平度县也划入昌潍专区。4月1日,昌南县撤销,并入昌邑县。年内藏马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胶南、诸城、五莲3县。昌潍专区时辖:潍坊市(县级)和潍县、益都、昌邑、寿光、昌乐、临淄、临朐、安丘、诸城、高密、五莲、博山、胶南、平度、胶县15县。
1958年10月,昌潍专区的胶南县、胶县划归青岛市,博山县划归淄博专区,潍县和潍坊市合并为潍坊市,临淄县和益都县合并为益都县。昌潍专区时辖:潍坊市(县级)、益都、昌邑、安丘、高密、诸城、五莲、寿光、昌乐、临朐、平度11县(市)。1961年4月,青岛市的胶县、胶南两县划归昌潍专区。10月,潍县由潍坊市析出,临淄县由益都县划出,恢复原建制。
1967年3月13日,昌潍专区易名昌潍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12月,临淄县划归淄博市。1976年2月,昌潍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昌潍地区行政公署。1977年增设黄岛区,属昌潍地区。1978年胶南、胶县及黄岛区划归青岛市。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所辖县(市)不变。
1983年10月,撤销潍坊地区建制,改建地级潍坊市。同时,平度县划归青岛市,原潍坊市(县级)和潍县析置为潍城、寒亭、坊子3个区。1986年3月1日,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县级)。1987年7月,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县级)。1992年12月7日,五莲县划归日照市管辖。1993年6月1日,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县级)。1994年1月18日撤销安丘县,设安丘市(县级)。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高密市(县级)。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设昌邑市(县级)。1994年5月23日,由潍城、寒亭划出部分村,增设奎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