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明景泰六年(1455年)析福安县西北地、政和县东北地置寿宁县,据《今县释名》,因歼平矿贼置县,取安宁之义。
【沿革】
汉高祖时属闽越国,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会稽郡冶县(今福州)。东汉属会稽郡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后属建安郡侯官县。晋属晋安郡温麻县(今连江)。
南北朝时:宋泰始四年(468年)属晋平郡,齐属晋安郡,陈光大二年(568年)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温麻并入原丰县(今闽候),属丰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建安郡闽县(今闽候)。唐属福州连江县,周长安二年(702年)属泉州长溪县,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9年)属长乐郡长溪县,以后又属福州长溪县。开成元年(836)感德场设立,寿宁分属长溪县与感德场。
五代十国:闽龙启元年(933年)升感德场为宁德县,寿宁分属长溪县与宁德县,仍隶福州。闽亡,福州归吴越国。
宋咸平三年(1000年),宁德县的关隶镇升为关隶县,政和五年改关隶县为政和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升建宁军为建宁府,寿宁的西北部先后分别属建宁军关隶县、建宁府政和县。淳祐五年(1245年)长溪分置福安县,寿宁的东南部属福州府福安县。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长溪县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两县,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升建宁府为建宁路,寿宁的西北部属建宁路政和县,东南部属福州路福宁州福安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宁路改为建宁府,洪武二年(1369年)降福宁州为县,寿宁的东南部属福州府福安县,西北部属建宁府政和县。建县后属建宁府,府治在建安(今建瓯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寿宁划归福宁府,府治在霞浦。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设置东西南北四路道,寿宁属东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全省依原辖区,置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寿宁属闽海道,道所在地闽侯。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政制,寿宁县属于福建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福建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寿宁属第二行政区,区治设福安。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全省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寿宁改属第三行政区,区治设浦城。民国二十七年(1038年)6月,第三行政区治改设建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寿宁改属第一行政区,区治设闽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区治改设福安。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调整行政区,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寿宁属第八行政区,区治设福安。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全省又缩减为7个行政区,寿宁属第一行政区。
1949年7月13日解放寿宁,同年7月20日成立寿宁县人民政府,寿宁县隶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福安。1950年第三行政区改称福安专区。1971年,专署领导机关迁宁德,福安专区更名为宁德地区。1978年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不变,寿宁县仍属宁德地区。1999年11月14日,宁德撤地设市,寿宁县属宁德市。